“数”读山东经济新引擎
“数”读山东经济新引擎
“数”读山东经济新引擎近日,由山东省大数据局发起,大众融媒承办的(de)(de)“AI山东·媒体观‘数’”融媒体行活动启动。记者走访泰安、济宁两市(liǎngshì),深刻感受山东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态势。
“可信数据(shùjù)空间”,为600余家单位提供数据服务
在京杭运河支流的(de)济宁龙拱港,传统的人工作业(zuòyè)场景已被智能化系统(xìtǒng)取代(qǔdài)。据工作人员介绍,如今4台岸桥设备上的驾驶舱已不再使用,“过去操作人员需要登上30米高的驾驶舱进行作业,现在只需在控制中心进行远程操控。”
同时,30台装卸运输设备也突破了磁钉定位导航的限制,“地下没有预埋磁钉,车辆依靠5G+北斗导航系统(dǎohángxìtǒng),只需下达指令,就能自动寻找现场(xiànchǎng)的集装箱进行装卸和(hé)运输。”
大数据对港口(gǎngkǒu)作业(zuòyè)效率的提升远不止于此。济宁港航龙拱港有限公司科技信息中心副主任顾强介绍,通过铁路运过来的集装箱,可以直接装卸在无人驾驶(wúrénjiàshǐ)卡车上,再运输(yùnshū)到岸边,形成“公铁水多式联运”的格局。
船运业多用于长途运输(chángtúyùnshū),具有周期长、货品价值高的特点,大数据的应用能够尽可能优化流程、降低成本(jiàngdīchéngběn)。为此,济宁市大数据局与山东融汇物产(wùchǎn)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打造了内河多式联运可信数据空间。
谈及设立初衷,山东融汇物链(wùliàn)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孟瑾介绍说:“大宗商品的贸易(màoyì)链涉及(shèjí)港口、运输(yùnshū)、仓储等多个环节,大宗商品买卖不像网购,出现质量问题很难退货。基于风险案例和各方对数据共享的需求,可信数据空间应运而生。”
“平台整合了(le)4.2PB的运输数据,实现了运单(yùndān)全流程可追溯。”刘孟瑾表示,系统能实时监测运输设备状态,提前预警碰撞(pèngzhuàng)、超载等风险,大幅降低了事故发生率(fāshēnglǜ)。目前,该模式已为600余家单位提供数据服务,发布1200余个产品,覆盖大宗(dàzōng)商品交易、物流运输、环保监管和金融保理等领域。
“数据+工厂”,实现(shíxiàn)产学、数实融合发展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多项(duōxiàng)培育数字人才的政策。作为经济大省(shěng),山东在鼓励数字人才创新创业、建设(jiànshè)省新旧动能转换公共实训项目、优化数字人才服务等方面也提供了众多政策支持。
2024年,百度智能云(泰山)人工智能基础数据产业基地落地泰安。截至当年底,该基地已入驻23家标注企业,实现产值(chǎnzhí)4000余万元,并成功列入(lièrù)省级数字产业重点项目库(kù)。
走进基地工作间(jiān),员工们正在进行百度地图的数据(shùjù)标注工作。他们基于采集团队的最新数据,对三维地图上的地铁公交线路、红绿灯故障等道路信息(xìnxī)进行实时更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基地目前有(yǒu)员工1200余人,多数是本地高校信息技术专业的毕业生。
泰安市泰岳数科产业运营服务(fúwù)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毕波认为,“要想发展数字经济(jīngjì),关键在于(guānjiànzàiyú)培育人才。公司与本地院校合作建立了人才培养体系,并成为多所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实习基地。”
济宁的(de)融发产教融合示范基地项目,同样为相关专业学生提供了(le)实践平台。山东融发数字运营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朋介绍(jièshào),该项目联合了济宁市内外20余家院校、80余家上下游(shàngxiàyóu)企业,实现了产学结合、数字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目前学生多为计算机和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我们根据不同(bùtóng)学校(xuéxiào)的人才培养模式,开设‘1+1’、‘1+2’等教研实训项目。”
据《2025山东就业市场(shìchǎng)人才(réncái)报告》显示,2024年,人工智能、5G通信、物联网等技术快速发展,相关人才需求(réncáixūqiú)增幅达59.7%。山东着力培养数字人才,正是为数字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de)新动力。
山东电子商务交易额,总量居全国前(qián)三
作为全国经济和制造业大省,山东(shāndōng)将“打造数字强省、智慧山东”作为现代化强省建设(jiànshè)的重中之重,印发《山东省“十四五”数字强省建设规划》,将数字强省纳入“九个强省突破(tūpò)”之一,奏响(zòuxiǎng)数字山东建设的时代强音。
今年4月,山东数字强省建设(jiànshè)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数字强省建设2025年工作要点》,以数字强省建设为统领(tǒnglǐng),以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tuījìn)数据要素、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赋能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fāzhǎn)。
为进一步激活数字经济新动能,山东研究出台《加快数字经济建设助力经济稳健向好、进中提质的若干措施》《关于(guānyú)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施方案》等(děng)政策(zhèngcè),强化政策引领,在数字产业(chǎnyè)培育、产业数字赋能等方面协同发力。
记者从山东(shāndōng)省大数据局获悉,山东已累计推出省级(shěngjí)数字产业重点项目100个(gè),建立培育10家平台经济重点企业、7个平台经济产业集聚区(qū),培育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46个。推进数字农业发展县建设,建成智慧农业应用(yìngyòng)基地730多家。2024年,全省软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6%,规模以上计算机(jìsuànjī)、通信和(hé)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全省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3.49万亿元,总量居全国第三位。
下一步,山东将继续推进数字产业化“十大工程(gōngchéng)”、产业数字化“八大行动”,培育发展新质(xīnzhì)生产力,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shēndù)融合发展。
(大众新闻记者 张(zhāng)文艺 郭由)
近日,由山东省大数据局发起,大众融媒承办的(de)(de)“AI山东·媒体观‘数’”融媒体行活动启动。记者走访泰安、济宁两市(liǎngshì),深刻感受山东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态势。
“可信数据(shùjù)空间”,为600余家单位提供数据服务
在京杭运河支流的(de)济宁龙拱港,传统的人工作业(zuòyè)场景已被智能化系统(xìtǒng)取代(qǔdài)。据工作人员介绍,如今4台岸桥设备上的驾驶舱已不再使用,“过去操作人员需要登上30米高的驾驶舱进行作业,现在只需在控制中心进行远程操控。”
同时,30台装卸运输设备也突破了磁钉定位导航的限制,“地下没有预埋磁钉,车辆依靠5G+北斗导航系统(dǎohángxìtǒng),只需下达指令,就能自动寻找现场(xiànchǎng)的集装箱进行装卸和(hé)运输。”
大数据对港口(gǎngkǒu)作业(zuòyè)效率的提升远不止于此。济宁港航龙拱港有限公司科技信息中心副主任顾强介绍,通过铁路运过来的集装箱,可以直接装卸在无人驾驶(wúrénjiàshǐ)卡车上,再运输(yùnshū)到岸边,形成“公铁水多式联运”的格局。
船运业多用于长途运输(chángtúyùnshū),具有周期长、货品价值高的特点,大数据的应用能够尽可能优化流程、降低成本(jiàngdīchéngběn)。为此,济宁市大数据局与山东融汇物产(wùchǎn)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打造了内河多式联运可信数据空间。
谈及设立初衷,山东融汇物链(wùliàn)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孟瑾介绍说:“大宗商品的贸易(màoyì)链涉及(shèjí)港口、运输(yùnshū)、仓储等多个环节,大宗商品买卖不像网购,出现质量问题很难退货。基于风险案例和各方对数据共享的需求,可信数据空间应运而生。”
“平台整合了(le)4.2PB的运输数据,实现了运单(yùndān)全流程可追溯。”刘孟瑾表示,系统能实时监测运输设备状态,提前预警碰撞(pèngzhuàng)、超载等风险,大幅降低了事故发生率(fāshēnglǜ)。目前,该模式已为600余家单位提供数据服务,发布1200余个产品,覆盖大宗(dàzōng)商品交易、物流运输、环保监管和金融保理等领域。
“数据+工厂”,实现(shíxiàn)产学、数实融合发展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多项(duōxiàng)培育数字人才的政策。作为经济大省(shěng),山东在鼓励数字人才创新创业、建设(jiànshè)省新旧动能转换公共实训项目、优化数字人才服务等方面也提供了众多政策支持。
2024年,百度智能云(泰山)人工智能基础数据产业基地落地泰安。截至当年底,该基地已入驻23家标注企业,实现产值(chǎnzhí)4000余万元,并成功列入(lièrù)省级数字产业重点项目库(kù)。
走进基地工作间(jiān),员工们正在进行百度地图的数据(shùjù)标注工作。他们基于采集团队的最新数据,对三维地图上的地铁公交线路、红绿灯故障等道路信息(xìnxī)进行实时更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基地目前有(yǒu)员工1200余人,多数是本地高校信息技术专业的毕业生。
泰安市泰岳数科产业运营服务(fúwù)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毕波认为,“要想发展数字经济(jīngjì),关键在于(guānjiànzàiyú)培育人才。公司与本地院校合作建立了人才培养体系,并成为多所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实习基地。”
济宁的(de)融发产教融合示范基地项目,同样为相关专业学生提供了(le)实践平台。山东融发数字运营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朋介绍(jièshào),该项目联合了济宁市内外20余家院校、80余家上下游(shàngxiàyóu)企业,实现了产学结合、数字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目前学生多为计算机和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我们根据不同(bùtóng)学校(xuéxiào)的人才培养模式,开设‘1+1’、‘1+2’等教研实训项目。”
据《2025山东就业市场(shìchǎng)人才(réncái)报告》显示,2024年,人工智能、5G通信、物联网等技术快速发展,相关人才需求(réncáixūqiú)增幅达59.7%。山东着力培养数字人才,正是为数字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de)新动力。
山东电子商务交易额,总量居全国前(qián)三
作为全国经济和制造业大省,山东(shāndōng)将“打造数字强省、智慧山东”作为现代化强省建设(jiànshè)的重中之重,印发《山东省“十四五”数字强省建设规划》,将数字强省纳入“九个强省突破(tūpò)”之一,奏响(zòuxiǎng)数字山东建设的时代强音。
今年4月,山东数字强省建设(jiànshè)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数字强省建设2025年工作要点》,以数字强省建设为统领(tǒnglǐng),以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tuījìn)数据要素、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赋能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fāzhǎn)。
为进一步激活数字经济新动能,山东研究出台《加快数字经济建设助力经济稳健向好、进中提质的若干措施》《关于(guānyú)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施方案》等(děng)政策(zhèngcè),强化政策引领,在数字产业(chǎnyè)培育、产业数字赋能等方面协同发力。
记者从山东(shāndōng)省大数据局获悉,山东已累计推出省级(shěngjí)数字产业重点项目100个(gè),建立培育10家平台经济重点企业、7个平台经济产业集聚区(qū),培育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46个。推进数字农业发展县建设,建成智慧农业应用(yìngyòng)基地730多家。2024年,全省软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6%,规模以上计算机(jìsuànjī)、通信和(hé)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全省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3.49万亿元,总量居全国第三位。
下一步,山东将继续推进数字产业化“十大工程(gōngchéng)”、产业数字化“八大行动”,培育发展新质(xīnzhì)生产力,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shēndù)融合发展。
(大众新闻记者 张(zhāng)文艺 郭由)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