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双强市”!2025年吉安文旅大会部署新篇(图)
锚定“双强市”!2025年吉安文旅大会部署新篇(图)
锚定“双强市”!2025年吉安文旅大会部署新篇(图)
6月16日(rì),梅春雷骑着摩托车行驶在出诊的路上。 (湖北日报通讯员 郑家裕(yù)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jìzhě) 汪蕾 通讯员 龚晓红
秭归县与巴东县交界的大山,12公里青干河从沙镇溪穿镇而过。全镇15个村庄散落(sànluò)在(zài)青山绿水间(jiān),拥有700多户村民的千将坪村,是其中一个临河村落。
村卫生室墙上,贴满了一张(yīzhāng)张特殊的手绘地图(dìtú),用铅笔勾勒的路线,沿着348国道和千将坪的山势伸向远方。
6月16日是村医梅(méi)春雷到1组随访的日子。“要不是梅医生上门给我测血糖,我都不知道自己(zìjǐ)喝水量过大是因为糖尿病。”村民梅昌虎(méichānghǔ)拿着医院刚开的诊断书说,“现在(xiànzài)我每天坚持吃药,血糖已经控制在正常值。”
千将坪村(cūn)1组的地图上,标注着34个编号,分别代表着34位(wèi)村民的名字,“老”代表老年人,“高”为高血压,“糖”是(shì)糖尿病,“精”指精神类疾病。
2024年6月(yuè)至今,这样(zhèyàng)的“健康地图”,村医梅春雷一共画了12张,涉及383户、近千名村民。
健康(jiànkāng)画在图上、装进心里
6月(yuè)15日中午,暑气未散,梅春雷把(bǎ)血压计、血糖仪和听诊器“老三样”装进药箱,往肩上一挎,骑着摩托车就出了门。
透过头盔(tóukuī),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看到,他浓眉,镜框后总是眼含笑意。
沿着348国道,梅春雷骑行(qíxíng)了五六分钟,又(yòu)步行拐进山边的土路,走进殷发青的家。
“5号,殷发青,高。”他指着地图告诉记者,“老殷有高血压(xuèyā),随访(suífǎng)了几次,血压控制得不理想。”
量完血压后,望着门口晒了一地的枳实,梅春雷叮嘱(dīngzhǔ):“多(duō)注意休息,不能太劳累!”
走村串户的路上,梅春雷聊起画图的初衷:“山区太大,容易迷路,村民又各(gè)有(yǒu)各的身体情况,画图是个土办法,但是管用!”
千将坪村(cūn)方圆16平方公里,人口2200多人,居住分散,地势复杂。去年夏天去6组走访(zǒufǎng),他在山上跑了(le)十多分钟,一打听才知道找错了地方。“送医效率太低了!”他寻思。
此后,他沿着057乡道沙黄路,第一次走进10组村民王功高(gāo)的家。“我有糖尿病,她有高血压,都十多年了。”王功高指着老伴儿说。梅春雷(chūnléi)在蜿蜒的地图上(shàng)添上一道黑线标记:“8号(hào),王功高,老高糖。”
此后,每到一组(yīzǔ)一户,梅春雷就开始手绘。“9组的三岔路口最容易走错,7组坡上有(yǒu)一大片橙园……”
如今,梅春雷成了村里的(de)“活地图”,许多老人的健康状况,他记得比(bǐ)老人的子女还清楚。
一年(yīnián)累计行走山路6000多公里
6组的梅昌青老人(lǎorén)住在半山腰,6月5日也(yě)是梅春雷到她家随访的日子。远远听见摩托车的声音,老人蹒跚走到路口。
“梅医生隔三岔五到(dào)家里来,我的血压现在很稳定。”梅昌青说,子女(zǐnǚ)们都在其他乡镇生活,把身体照顾好,可以少让他们牵挂。
5月(yuè)28日,得知2组的梅昌枝从外地(wàidì)回家,梅春雷赶紧带着地图上门,并用(bìngyòng)铅笔标上“46号,梅昌枝,老高”。看着自己被“装”进地图,梅昌枝感觉上了“保险”。
梅(méi)春雷今年51岁,已不再年轻。走访9组时,几位留守老人(lǎorén)住在半山腰,上山有30多分钟土路。有人建议把老人集中问诊。梅春雷坚持(jiānchí)上门:“去家里看看,聊聊天,也是一种陪伴。”
好几次,梅春雷骑着摩托车上山,轮胎在(zài)碎石小路上打滑,差点(chàdiǎn)连车带人翻进(fānjìn)林子里。这些年,他每年累计在山路上行走6000多公里。
“我的父亲是一名村医,今年70多岁了,偶尔还(hái)在村里坐诊。”梅春雷说,父亲没说过什么(shénme)豪言壮语,只是每天给乡亲们看病。“从小(cóngxiǎo)深受感染,哪怕是一名村医,也要有医风、医德。”
“7组的梅云艾是独居老人,要多打电话;4组的周志凤血压最高(zuìgāo)达到200多,密切监测;7组的王国伦,提醒他(tā)定期查血糖……”走访尾声,梅春雷又开始标记(biāojì)新的提示事项。
12张用脚丈量的(de)地图,一位村医平淡却真挚的医者仁心。
更多(duō)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cǎinà)即付报酬。


6月16日(rì),梅春雷骑着摩托车行驶在出诊的路上。 (湖北日报通讯员 郑家裕(yù)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jìzhě) 汪蕾 通讯员 龚晓红
秭归县与巴东县交界的大山,12公里青干河从沙镇溪穿镇而过。全镇15个村庄散落(sànluò)在(zài)青山绿水间(jiān),拥有700多户村民的千将坪村,是其中一个临河村落。
村卫生室墙上,贴满了一张(yīzhāng)张特殊的手绘地图(dìtú),用铅笔勾勒的路线,沿着348国道和千将坪的山势伸向远方。
6月16日是村医梅(méi)春雷到1组随访的日子。“要不是梅医生上门给我测血糖,我都不知道自己(zìjǐ)喝水量过大是因为糖尿病。”村民梅昌虎(méichānghǔ)拿着医院刚开的诊断书说,“现在(xiànzài)我每天坚持吃药,血糖已经控制在正常值。”
千将坪村(cūn)1组的地图上,标注着34个编号,分别代表着34位(wèi)村民的名字,“老”代表老年人,“高”为高血压,“糖”是(shì)糖尿病,“精”指精神类疾病。
2024年6月(yuè)至今,这样(zhèyàng)的“健康地图”,村医梅春雷一共画了12张,涉及383户、近千名村民。
健康(jiànkāng)画在图上、装进心里
6月(yuè)15日中午,暑气未散,梅春雷把(bǎ)血压计、血糖仪和听诊器“老三样”装进药箱,往肩上一挎,骑着摩托车就出了门。
透过头盔(tóukuī),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看到,他浓眉,镜框后总是眼含笑意。
沿着348国道,梅春雷骑行(qíxíng)了五六分钟,又(yòu)步行拐进山边的土路,走进殷发青的家。
“5号,殷发青,高。”他指着地图告诉记者,“老殷有高血压(xuèyā),随访(suífǎng)了几次,血压控制得不理想。”
量完血压后,望着门口晒了一地的枳实,梅春雷叮嘱(dīngzhǔ):“多(duō)注意休息,不能太劳累!”
走村串户的路上,梅春雷聊起画图的初衷:“山区太大,容易迷路,村民又各(gè)有(yǒu)各的身体情况,画图是个土办法,但是管用!”
千将坪村(cūn)方圆16平方公里,人口2200多人,居住分散,地势复杂。去年夏天去6组走访(zǒufǎng),他在山上跑了(le)十多分钟,一打听才知道找错了地方。“送医效率太低了!”他寻思。
此后,他沿着057乡道沙黄路,第一次走进10组村民王功高(gāo)的家。“我有糖尿病,她有高血压,都十多年了。”王功高指着老伴儿说。梅春雷(chūnléi)在蜿蜒的地图上(shàng)添上一道黑线标记:“8号(hào),王功高,老高糖。”
此后,每到一组(yīzǔ)一户,梅春雷就开始手绘。“9组的三岔路口最容易走错,7组坡上有(yǒu)一大片橙园……”
如今,梅春雷成了村里的(de)“活地图”,许多老人的健康状况,他记得比(bǐ)老人的子女还清楚。
一年(yīnián)累计行走山路6000多公里
6组的梅昌青老人(lǎorén)住在半山腰,6月5日也(yě)是梅春雷到她家随访的日子。远远听见摩托车的声音,老人蹒跚走到路口。
“梅医生隔三岔五到(dào)家里来,我的血压现在很稳定。”梅昌青说,子女(zǐnǚ)们都在其他乡镇生活,把身体照顾好,可以少让他们牵挂。
5月(yuè)28日,得知2组的梅昌枝从外地(wàidì)回家,梅春雷赶紧带着地图上门,并用(bìngyòng)铅笔标上“46号,梅昌枝,老高”。看着自己被“装”进地图,梅昌枝感觉上了“保险”。
梅(méi)春雷今年51岁,已不再年轻。走访9组时,几位留守老人(lǎorén)住在半山腰,上山有30多分钟土路。有人建议把老人集中问诊。梅春雷坚持(jiānchí)上门:“去家里看看,聊聊天,也是一种陪伴。”
好几次,梅春雷骑着摩托车上山,轮胎在(zài)碎石小路上打滑,差点(chàdiǎn)连车带人翻进(fānjìn)林子里。这些年,他每年累计在山路上行走6000多公里。
“我的父亲是一名村医,今年70多岁了,偶尔还(hái)在村里坐诊。”梅春雷说,父亲没说过什么(shénme)豪言壮语,只是每天给乡亲们看病。“从小(cóngxiǎo)深受感染,哪怕是一名村医,也要有医风、医德。”
“7组的梅云艾是独居老人,要多打电话;4组的周志凤血压最高(zuìgāo)达到200多,密切监测;7组的王国伦,提醒他(tā)定期查血糖……”走访尾声,梅春雷又开始标记(biāojì)新的提示事项。
12张用脚丈量的(de)地图,一位村医平淡却真挚的医者仁心。
更多(duō)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cǎinà)即付报酬。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